• <bdo id="42kcu"><small id="42kcu"></small></bdo>
  • 實踐項目 返回列表

    智慧教育的多維透視 ——兼論智慧教育的未來發展

    2020/4/21 21:09:59

    1955年,野夫[1]首次在《少年兒童智慧的創造》一文中闡述了培養少年兒童的智慧,之后智慧教育研究一直處于“冷門”狀態,但是近10年關于智慧教育的學術熱度逐年增加。尤其是2019年1月,教育部啟動“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項目,開啟了智慧教育新形態的實踐探索,將智慧教育發展推向了新浪潮[2]。然而,智慧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還存在諸多困惑,如智慧教育究竟是什么[3],起源于何時[4],與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智能教育[5]是何關系,未來如何發展等。深入探討智慧教育的起源、本質、內涵,有利于全面、系統地破解智慧教育發展中的種種困惑,更好地促進智慧教育的未來發展。




    一   智慧教育的五種起源學說



    智慧教育究竟起源于何時,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一致的觀點??v覽智慧教育的學術研究成果,本研究發現智慧教育主要有以下五種起源學說:


    ①“人類教育”說。這種觀點是教育史學視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學說,認為廣義的智慧教育與人類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培養人的智慧是人類教育的根本目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教育的歷史就是智慧教育的歷史。教育使人類具有了高級智慧,并與其它生物區分開來。


    ②“培養人的智慧”說。這種觀點是教育學視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學說,認為智慧教育主要是培養人的智慧,也就是培養智慧人才。1983年,費道列茨等[6]在論文《用智慧教育人——童年回憶錄的片斷》中使用“智慧教育”這一詞匯,首次探討了如何運用智慧培養人才。2000年之后,教育學領域中的智慧教育研究逐漸增多。


    ③“智慧地球”說。這種觀點是技術視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學說,認為智慧教育延伸自“智慧地球”的概念。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7],由此延伸到智慧國家、智慧管理、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等理念。這種觀點的產生與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密切相關,這里的“智慧”更多的是“智能、自動化”的意思。


    ④“互聯網+教育”說。這種觀點是“互聯網+”視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學說,認為智慧教育是技術與教育相互作用的表征,智慧教育是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即:“互聯網+教育=智慧教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發展,尤其是教育人工智能將會讓未來的教育真正擁有“智慧”[8]。


    ⑤“大成智慧學”說。這種觀點是哲學視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學說,認為智慧教育是培養聰明才知和創新能力的方法論體系。20世紀90年代,錢學森[9]提出“大成智慧學”,以引導人們盡快獲得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這種觀點認為智慧是量智與性智的統一,培養有智慧和有創造力的人才是當今世界教育關注的熱點和重要任務。




    二   智慧與智慧教育的本質



    1 智慧的本質

    理解智慧教育的本質,首先必須厘清智慧的本質。而對于何為“智慧”,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墨子?尚賢中》就提出“若此之使治國家,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10],這里的“智慧”是聰明才智的意思?!吨腔壅f》則提出“智,法用也;慧,明道也。道生法,慧生智。智慧,道法也?!?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0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11]可見,佛教中的智慧,是超越世俗的認知、把握真理的能力?!兜赖陆洝肥巧闹腔?,做人做事的智慧;而《易經》是中華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世界上最智慧的經典”?!队薰粕健分械摹爸芹拧?,是一位有智慧、有學問的老者。在課堂教學中,“每日求知為智,心靈豐滿為慧”[12]——此處的“智”指知識多,“慧”則指悟性高。智慧不是幻想,不是空想,更不是玄學。李瑞環[13]認為“實踐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易中天[14]在《中國智慧》一書中講解了“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等內容,闡釋了中國的傳統智慧。


    21世紀以來,智慧逐漸成為一些學科領域的熱點話題。2012年成立的中國智慧科學研究院,致力于智慧科學和智慧產業研究,傳統產業智慧化已成為產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2017年,茍東峰[15]開設了“中國智慧”課程,重點講授四方面的智慧:哲學與科學的智慧、文學與藝術的智慧、民俗與禮儀的智慧、經世與致用的智慧。政治家的治理智慧,是指治國理政的政治謀略。哲學是愛“智慧”的學科,是開啟人類智慧的學科,學習哲學可以啟發智慧[16]。


    近年來,“智慧”逐漸成為語言流行詞,成為時尚、時髦、先進和潮流的代名詞。智慧與其它詞匯的結合,創生了很多新鮮詞匯,如智慧超市、智慧疫苗、智慧金融、智慧書法等。智慧思考方式逐漸成為人們思維方式追求的新寵。智慧的本質是高級生物所具有的聰明才智,以具有較高的悟性、創新創造力為主要特征,是人類區別于其它生物的本質特征之一。


    2 智慧教育的本質

    近年來,政策的引導、企業的推動、學者的倡導、教育實踐的探索、教育創新的訴求、媒體的宣傳等,逐漸讓智慧教育成為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原教育學的缺陷[17],已經不能很好地回應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18],以教育技術學、教育現象學、教育價值學三個分支構建的新教育學,為教育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19]。智慧教育既是新教育學發展的結果,又是工業時代的教育向信息化、智能化教育轉型發展的趨勢。讓學習者成為智者,是教育永恒追求的目標;讓學習者擁有聰明才智,是智慧教育的永恒追求。


    目前,關于智慧教育的觀點主要有兩種:①智慧教育等同于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形態,這是教育信息化或教育技術學視角的觀點;②智慧教育是一種新教育學,是教育發展的新形態,是以培養“智慧”為主要導向的新教育學,這是教育學視角的觀點。智慧教育的本質是智慧化趨向的新教育形態。智慧教育運用智能化的理念、技術手段、方法和策略等,讓學習者成為智慧人才。


    教育信息化的過程形成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結果;教育智慧化的過程形成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教育智慧化的結果。當前,教育形態尚未達到智慧教育的狀態,只能說處于教育智慧化的過程。從這種意義上說,當前的智慧教育只能算是智慧化教育。智慧教育是智慧化教育、教育智慧化的結果,是教育未來發展的一種暢想。




    三   多維視野中的智慧教育透視



    1 語言學視野:“智慧教育”必將消亡

    互聯網加速了知識和技能的傳播,促進了網絡語言的產生,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從語言學角度來說,“智慧教育”這一詞匯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語言自身發展的必然規律?;ヂ摼W削弱了語言的多樣性[20],加速了“智慧教育”詞匯的廣泛傳播。近年來,智慧教育成為教育領域的流行詞匯,成為一種先進的教育形態,受到了很多專家學者的關注。


    任何一個詞匯都會經歷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以“電化教育”一詞為例,20世紀40年代,隨著廣播、電影等電子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電化教育”這一詞匯逐漸被人們認可,并得到進一步的廣泛傳播。進入20世紀90年代,“電化教育”更名為“教育技術學”,使用“電化教育”這一詞匯的人逐漸減少。如今,“智慧教育”這一詞匯已經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可,正在處于廣泛傳播階段,但未來這一詞匯的使用也將逐漸減少,直至消亡。


    2 教育的智慧之問:教育能否讓人更智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的智慧,也就是讓人成為智者,這是教育的理想目標??v覽人類教育史,能成為智者的人極少。這里所說的“智者”,是真正能夠促進人類歷史發展的大師級人物。那么教育能否通過喚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從而提升人的智慧,是一個亟待回答的問題。


    在即將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智慧教育的呼聲日漸高漲之際,智慧人才的社會需求日益高漲,這促使我們不得不反思“教育的智慧之問:教育能否讓人更智慧?”假設教育能夠讓人更智慧,那么過多強調智慧教育會顯得有點“畫蛇添足”;假設教育不能讓人更智慧,那么智慧教育就是一個偽命題——這看似是智慧教育的悖論。實現智慧教育的關鍵,是如何借助智慧的理念、技術和方法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教育只能為學生提供孕育智慧的資源、環境和氛圍等,并不能確保有效提升人的智慧。教育是學生智慧養成的外因,學生自身的求知欲才是智慧養成的內因。哲學被譽為“智慧”學科,顯然這并不意味著僅僅學習哲學就可以讓人更智慧,學習哲學只是讓人更智慧的途徑之一,其它學科知識的學習也不可或缺。


    3 教育技術學視野:環境氛圍、媒體、技術、資源、手段和方法的智慧化

    在智慧教育實踐活動中,人們往往混淆了智慧教育的語境,在是否“智慧”的問題上爭論不休。究其原因,在于沒有意識到智慧教育多維視角的差異性。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智慧教育是環境氛圍、媒體、技術、資源、手段和方法的智慧化,主要表現為:①環境氛圍的智慧化,如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智慧實驗室、智慧圖書館、智慧辦公室、智慧場館等;②媒體的智慧化,如智慧電視、智慧黑板、智慧機器人、智慧攝像機、智慧手機等;③技術的智慧化,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提升了硬件和軟件的“智慧”程度;④資源的智慧化,如智慧課程、智慧微課、智慧課堂等;⑤手段和方法的智慧化,如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教研、智慧創新方法等。


    4 社會學視野:智慧社會的推動者

    人類社會的發展先后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即將邁入智慧社會。在社會各發展階段,都有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教育方式、社會組織方式等。智慧教育是智慧人才的培養方式,是與智慧社會相適應的教育形態,也是智慧社會的推動力量。智慧教育的興起與發展,既是少數專家學者倡導引領的結果,又是社會群體的集體選擇與認可,還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選擇。智慧教育催生了智慧教育現象,讓人類重新反思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智慧社會視野下的人際關系、文化思潮、社會結構、社會活動、社會現象等。


    5 經濟學視野:“智慧型”經濟的新引擎

    信息化教育催生了教育信息化產業,而智慧教育必將催生智慧教育產業。尤其是以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大數據、教育機器人、裸眼3D技術、幻影成像技術、虛擬現實和仿真技術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必將被廣泛應用于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智慧實驗室等智慧教育設施設備中,并衍生出智慧黑板、智慧講臺、智慧教育服務平臺等眾多智慧教育產品。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實施,以及全國大力推進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園,智慧教育的經濟學特征日益顯著,必將在“智慧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6 價值哲學視野:智慧教育價值本質

    在價值哲學視野,對價值界定和價值本質的認識形成了多種觀點[21],因而智慧教育的價值及其本質也存在多種解釋。以下是關于智慧教育價值本質的八種觀點:①從主體性人學價值論看,智慧教育的價值是滿足、適應、接近人類教育智慧化的新需求。②從主客體統一論看,智慧教育的價值是智慧教育與人類教育智慧化需求之間的特定關系,其價值來源于智慧教育實踐活動,并取決于人類教育智慧化的現實需求。③從效應價值論看,智慧教育的價值是對人類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效應;智慧教育的本質是智慧教育的主體化,智慧教育延伸了人類的本質力量。④從人道價值論看,智慧教育是人類贊賞、希望、追求和期待的教育形態,智慧教育有助于人類尊嚴、自由、權利等自身內在價值的實現。⑤從價值二重性看,智慧教育擁有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內在價值是這種教育形態相對于其它教育形態在理念、媒體、技術、資源、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超前性和實用性,外在價值則是它作用于人類的功用價值。⑥從系統價值論看,智慧教育有利于促進教育系統智慧化,符合教育系統的特點,有利于實現教育系統的功能與價值、推動其整體性變革。⑦從統一價值論看,智慧教育有助于實現教育功能與價值的最大化,智慧教育與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界具有統一性。⑧從歷史價值論看,智慧教育的提出具有歷史進步性,在人類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或許可以成為人類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傊?,智慧教育的實踐過程是教育價值重塑和教育價值達成共識的過程。


    7 創新擴散理論視野:創新、采用、追隨與跟進

    20世紀60年代,埃弗雷特·羅杰斯提出傳播效果的經典理論“創新擴散理論”[22],即創新擴散的S曲線。智慧教育作為一種創新,符合創新擴散的S曲線規律。意識領先的專家學者作為創新者,首先接觸了“智慧”這個創新的詞匯,隨即遷移到教育領域,提出智慧教育的理念。在專家學者的推動下,智慧教育的早期采納者決定采用智慧教育的理念,并付諸于教育實踐,隨后逐漸出現了眾多智慧教育跟進者。其余的人疑慮較多,迫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現實需求,要么成為智慧教育的后期跟進者,要么成為智慧教育的反對者。從創新擴散理論的視角出發,就不難理解智慧教育在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倡導、質疑、觀望等不同觀點了。


    8 腦科學視野:高效的神經元連接

    腦是人類的智慧器官,每個人人腦的差異性決定了智慧水平的差異性。腦科學研究者從腦的重量、腦皮層溝回深淺、腦的細胞結構等方面,對人類智慧的溯源進行了研究。人類腦的平均重量為1300~1400克,女性腦重量略輕于男性,但這并不代表男性普遍比女性更智慧。智慧也不是由腦皮層溝回深淺決定的,而是與腦細胞結構的差異性有關,即樹突的多少及其連接方式的不同。也就是說,大腦皮層樹突的數量代表神經細胞與其它細胞交流的延展度,高效的神經元連接可以表現出更強勁的智慧[23]。


    腦科學視野下提升人類智慧的方法主要有:①注重補充大腦營養。根據營養學觀點,智慧是吃出來的,人類需要適當補充含有抗氧化物、健康脂肪、高酪氨酸蛋白、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②增強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可以強化腦營養物質的交換,促進腦生長發育,讓腦保持年輕狀態,增加腦的智慧。③加強腦鍛煉。學習、反思、創新等腦力活動可以激發腦神經元連接,腦鍛煉是提升智慧、延緩腦衰老的重要方法。




    四    智慧教育未來發展趨勢



    1 智慧教育或許可以成為學科或專業

    目前,“智慧教育”這一詞匯已經逐步得到全國各級政府、教育界、產業界的認可。智慧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智慧教育產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在逐步成長為“智慧型”經濟的新引擎。全國智慧教育展覽會和智慧教育、智慧教學、智慧校園等學術會議,搭建了智慧教育產品、智慧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學術交流平臺。教育信息化類期刊、報紙、網絡平臺等,為智慧教育提供了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融合的宣傳陣地。全國倡導智慧教育的專家學者,逐步形成了智慧教育學術共同體,構建了教育技術學視野和教育學視野的兩大智慧教育學術話語體系。全國涌現了智慧教育教學與研究機構,如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廣州大學知識工程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湖南省智慧教育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智慧教育研究院、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等。


    目前,盡管江蘇師范大學已率先開始探索智慧教育人才培養,并面向本科生開設了“智慧學習環境設計”、“智慧校園建設”、“智慧教育學”等課程,面向碩士研究生開設了“智慧校園設計與建設”、“智慧型課程研究”、“教育媒體智慧應用研究”、“智慧教育服務研究”等課程,但這些課程內容的智慧教育內涵豐富程度與相似的非智慧冠名課程是否存在本質區別還存在諸多爭議。隨著智慧教育的發展,教育智慧化或許可以取代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技術學的重要實踐領域。未來,當人們對智慧教育的接納和與認可程度普遍高于教育技術學和教育信息化的時候,或許就是智慧教育學成為獨立的學科或專業的時候。但是,目前智慧教育尚未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也尚不完全具備成為學科或專業的必要條件。


    2 建設智慧校園是實現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徑

    ①從教育學視角來看,實現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徑是培養人的智慧,而培養人的智慧既需要學習智慧學科——哲學,又需要學習其它學科知識,還需要自身的靈性和悟性。教育只是為培養人才營造了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提供了學習的資源和方法等,至于能否提升智慧,關鍵要看學習者自己的靈性和悟性及其學習投入度。②從教育技術學視角來看,教育智慧化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教育智慧化的過程是教育理念、媒體、技術、資源、手段和方法的智慧化。教育學視角智慧教育的實現,主要依賴于學習者自身的內因發揮作用,人為可控性不強;而教育技術學視角智慧教育的實現,主要依賴于影響學習者的外因在發揮作用,具有較強的人為可控性。③從人工智能視角來看,智能教育更關注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處于信息化教育與智慧教育的中間狀態,可以作為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24]。


    智慧校園集成了智慧教育理念、媒體、技術、資源、手段和方法等,可以看作是智慧教育的具象化。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機器人等智能信息技術將會引發新一輪的教育變革,促進智慧教育的轉型發展,實現智能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創新,破解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現實困惑[25]。因而,加強智慧校園建設是實現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徑,智慧教室、智慧實驗室、智慧圖書館、智慧課程資源、智慧平臺軟件等都將是智慧教育需重點關注的建設內容。


    3 樹立智慧教育服務觀是智慧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智慧校園是實現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徑,智慧校園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師生、教育行政人員、社會公眾等提供智慧化的教育服務,促進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培養智慧時代亟需的創新人才。教育作為公共服務產品的屬性,已經逐步得到人們的重視。樹立教育服務觀,對于豐富與發展教育理論具有理論創新價值[26]。智慧教育服務觀既是拓展智慧教育理論研究的需要,又是智慧教育實踐活動的迫切需求。智慧教育的未來發展亟需樹立智慧教育服務觀,強化提供優質、智慧化的教育服務,智慧教育服務質量將會成為衡量智慧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智慧教育理應提供優質、智慧化的教育服務,提升智慧教育服務質量是智慧教育未來發展的價值訴求。



    5544444